Page 14 - 藝文指南針6月號_電子書
P. 14
© Kamaji Ogino
我變,故我在 從古到今,都是大大小小劇場裡魅惑人心的一
環。
I drag, therefore I am
又是姓莎的在搞鬼?
翻開變裝與劇場的淵源,當然要先談到莎士比
亞。雖然那時的「變裝」,是因為當時的清教
點開今年「臺灣戲曲藝術節」的宣傳短片,臺
徒還不允許女性登台演出,台上的女性角色就
灣的人氣變裝皇后--妮妃雅Nymphia Wind,
穿戴著親手縫製的衣裳與鳳冠,以創新的身段 得由男性來擔綱。也因此男演員化起全妝、穿
演繹出此次節目的核心「服妖嬈,神自在」。 上女裝的「反串」,也就變成當時莎劇舞台
正如同藝術節為這支影片所加註的:「從京劇 上稀鬆平常的一幕了。若將時序快轉到現在,
乾旦到歌仔小生,變裝,早早就活在傳統藝術 在臺南人劇團改編莎士比亞名劇的《仲夏夜汁
中。無關道德枷鎖、超越社會眼光」,變裝本 夢》裡,那段變裝界的神仙教父與神仙教母亂
就是為了表演而生、為了藝術而存。不論變裝 鬥的戲碼,就更像是在跟自莎翁而起的戲曲變
的是皇后還是國王,他們所帶來的感官饗宴, 裝傳統,展開對話並致上敬意。
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