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7 - 藝文指南針5月號_電子書
P. 7
阿特直送 AR TS UP T O SPEED
操偶師來給予這些戲偶生命。像是杖頭偶(也 臺灣的偶戲代表當然就是布袋戲囉!儘管臺灣
稱為撐桿偶)的偶頭下方,會接著一根操縱 過去也有皮影戲、傀儡戲這兩種傳統偶戲,但
桿,操偶師一隻手掌握頭部動作,一隻手則控 只有也稱為掌中戲的布袋戲,直到現在仍繼續
制其他關節,得雙手協調,才能讓偶的動作順 在大稻埕戲苑有固定演出。當前的布袋戲甚至
暢自然。此外,偶戲的劇團也會有自己的製 和動漫結合,或者發展出嶄新的表演方式。
偶師,研究怎麼在戲偶上製作機關、或者要使 像「不貳偶劇」劇團,就是從傳統布袋戲的演
用哪些材質,才會讓操偶師更得心應手。現代 出與戲偶製作而起,漸漸融入西方的童話與文
的偶戲劇團,則已經完整到會有美術設計、結 學,為古典偶戲再尋新方向。
構設計等各不同人才進駐,以應付更大型的製
作。像是即將在TIFA與南北管演奏團體拾念劇
集、以及劇作家施如芳共同創作《鯨之嶋》的
「無獨有偶」劇團,就以各種分工,團結原創
出每個細節都不放過的魔幻作品。
英國懸絲偶劇團 無獨有偶劇團 不貳偶劇
臺灣如果要推出偶戲代表,會是什麼呢? 《水底的冒險之旅》 《鯨之嶋》 《尋找一個屬於我們的島》
7